世界“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后,高中考生和家长的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又多了一项参考标准。那么,面对“双一流“该选择哪些专业和院校?小德为您分享这份志愿填报指南,供参考。
因此,对于高分考生,在学校选择上应当“就高不就低”,优先报考更高档次的学校。除非个人有坚定的职业发展目标和理性的专业兴趣,否则不建议为了满足专业喜好而选择低一档的大学。
现在好大学的标准首先是42所一流建设高校。观察这个名单,会发现之前的“985工程”大学全部入选。但是,有几点需要注意!
1.综合类大学
这类大学的学科齐全,文理渗透,偏文的学科和偏理的学科实力均衡。
具有代表性的11所高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
在这样的大学读书,学校的各种学术讲座丰富多彩,群体活动也多姿多样,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报考文科类和理学类专业的考生,建议优先选择综合性大学,这类院校学习氛围好,人脉资源广。因为上大学不仅仅是学知识,还要提升综合素质,建立人脉关系。考生报考这类学校时,要注意:此类学校的专业非常多,假如以低分冲进去,有可能会被调剂到孩子不喜欢的专业。
2.理工类大学
这类学校的优势学科是工科类和理科类,当然也有文科专业,但不是它的优势。
代表院校有:清华大学、国科大、上交大、浙大、中科大、西交大、同济、哈工大。
想学工科的理科生应重点考虑报考此类学校,这类学校中有些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而文科考生,尽量不要报考此类学校。
遗憾的是,现实中很多考生都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在专业选择时往往随大流,以至于入学后丧失学习兴趣和毕业后就业难的情况出现。
如果考生已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志向,那么,应该如何对不同大学的相同专业进行比较,找到其中最好的呢?
1.比起就业率,更要关注“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2.一流学科高度集中于一流大学,理工类专业居多
从“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一流专业还是聚集在一流大学里。B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相对较少,一般只有两三个或者是自定。
这些一流专业的学术研究和教学水平,在国内都处于顶尖位置,毕业生的素质和就业状况在行业内也是有口皆碑。选择大学专业的话,首先要参考这个名单。
3.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都具有较强的行业特色
这一点在新增的24所非211大学上体现的最明显(第二、第四军医大学是“211”工程大学,但为了凸显此次医学医药类大学的增加幅度,同时列出)。详见下表!
不仅这26所高校大部分是行业特色明显的大学,就是进入“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的原“211工程”大学,也都是行业特色明显。认清这些大学真正优势的专业,非常重要!可以成为考生专业选择的重要参考。
注:
从公布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建设学科来看,还是存在着政治平衡,所以建议考生家长还是要结合之前通用的一级学科排名来看。
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除了上面两点的内容,这份“双一流”名单还有其他值得好好研究!认真看以下统计和分析~~
统计发现,137所高校共有465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前10名分别是:
从名单中我们看到,入选较多的是理工科类专业。相对理科而言,文科生的选择就少一些。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从建设、改革两方面共安排了10项重点任务,其中就包括“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指出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高校要有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一流专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
可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高校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工作之一。
作为大学的智力中心,师资队伍的理念、知识、经历和视野对其所在的大学和所从事的学科领域也具有直接的影响。
“双一流”大学领军人才数量
“双一流”大学师生比
一流大学建设既包括硬件建设,比如,学校基本建设、实验仪器设备建设、信息化条件建设等;也包括软件建设,比如办学理念、现代大学制度和文化等的建设;还包括学校发展战略设计、学科专业体系框架建设、学校发展战略重点选择等。
可以参考一下“双一流”大学2017年预算
“双一流”部分院校就业排行榜
教育部直属大学目前共有75所高校,而且此次基本都进入了“双一流”名单。按照教育部要求,每年高校都会公布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在这75所大学里,除中央音乐学院外,其他74所都公布了2016年就业质量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继续深造情况。
说明:该排行榜是根据各大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的就业率进行统计排名的,就业包括出国、升学和工作三种方式,就业率指的是这三种方式人数所占所有毕业生中的比例。
对于某些高校规定必须就业或者拿到三方协议才给毕业生的行为,在这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不存在,所以,数据还是相对准确,有一定的参考性!
各高校毕业生深造率排行榜
各位家长不妨对着“双一流”表单给孩子填志愿、选专业。
尽管有些学校并非十分强势、出名,但家长完全可以根据表单中提供的信息,针对性得为孩子选择学校和专业。更重要的是,家长们可以从名单中选择孩子未来的发展、就业方向。
上一篇:苏轼,原来你是这样的!刷爆朋友圈
下一篇:塑造自己很难,毁掉却很容易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99号  |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79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