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高考逼近,为什么很多同学做了那么多题,却依然考不好试?其实,你做了那么多题,但只是做了那么多“题”,题目没有转化为你的能力,而且你做题的态度也不端正。接下来分析一下对待做题的态度,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不少同学看辅导资料时,喜欢看资料上的例题,题目能看明白,就觉得会了,但一旦到了考试时就会发现这些题目自己看到过,但是做起来不是那么熟练,甚至在考场上做不出来了。做题,不是看题,尤其是需要写出过程的题目,比如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等学科的题目,至少要写出大概的步骤和主要得分点,不能只停留在看题的层面,即使看例题也要动笔写写。
建议
有些题目一定要像考试做试卷那样规范地做,规范不是想就能养成的,需要做大量的练习才能够规范。大量的练习不意味着就是题海战术,一道题也可以反复做,直到看到题目就知道思路是什么、踩分点在哪里、规范解法是什么。
有些同学,一看到题目觉得不会,就不再思考,就问其他人“这道题怎么做?”我非常不喜欢这样的方式,即使你问别人,也需要把你能想到的思路写出来。做题的过程就是写出来的过程,而写是建立在思考的基础上,你总可以把题目中的条件写出来吧。尤其是数学题,一定要把题目中的条件试着翻译成数学语言,你从哪些角度思考了,把它写出来,给你请教的人看;他至少会告诉你,你卡在哪里了、该怎么思考,这样的效果比你直接说“我不会这道题”好多了。
建议
如果别人只是给了你这道题的答案,你看似明白了,但实际了解的不深,过段时间,可能又不会了。同样道理,如果你翻答案,是按照答案的解题思路看步骤,如果理解了,也一定要自己动笔写出步骤,看自己能否在看完答案后独立完成这道题。
有太多同学做题不规范。我看过很多同学的试卷,大题的解题过程简直不忍直视,非常不规范,如果严格按照踩分点计算分数,很多是不能得满分的。老师批改作业极不负责任,只要答案对了就给分数,养成了很多同学只求结果不注重过程的不良习惯。
建议
很多同学说自己经常因为粗心大意而出错,有三个重要原因不能忽视:一是知识点没有掌握透、似是而非;二是解题不规范,不注重解题的逻辑性,容易忽略步骤从而出错;三是做题太少,计算能力差。所以,做完题目一定要看看标准答案怎么写的,自己的思路、解题步骤和标准答案有什么不同。
复习完知识点就做题目、会做的做完了就结束了,不去思考题目考点是什么、陷阱是什么、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做的题目都是什么类型的、有没有变式、能不能总结出解题套路,自己做过几次,每次做是否都对、自己的步骤是否规范。
很多同学觉得只要多做题、做各种类型的题就能掌握知识点,殊不知一定要分重点做题,做自己能力范围内——基础题、中等题还是难题——的题目,要清楚自己的情况,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的,否则在一些题目上浪费了时间,收获还小。
建议
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情况同时又是高考重点题型的题目练习。
我们讨论过如何对待老师的作业。高三老师会留很多作业,有大量题目要做,但很多同学把老师的作业当作任务,往往不愿意花工夫研究,只为了做完、给老师交差。只要你做了就要掌握,否则浪费时间做了题目收获还不大,这是要不得的。
老师的作业也是帮你掌握知识点的题目,跟你的题目没什么区别,如果老师的题目你都熟悉了,那就找出一部分规范地写出来,剩下的可以不写,然后节省出时间做自己的题目就可以了。
建议
做题务求规范,让自己的答案就是标准答案、看到题目就能知道考点,知道题目的切入点,最重要的是动手写!
上一篇:怎样才能帮助孩子纠正偏科?
下一篇:【学科备考】必考!化学15“不”、19“最”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99号  |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79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