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德华盛新闻 >> 佳节 | 元宵节的由来及习俗你知道吗?内有灯谜,猜猜看~

德华盛新闻

佳节 | 元宵节的由来及习俗你知道吗?内有灯谜,猜猜看~

发布时间:2017-02-10 17:52:45 | 浏览次数:2326

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而元宵节的主要习俗是吃元宵,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关于元宵节的由来有两个说法。

其一,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其二,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据了解,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那么,关于元宵节的传说又是如何的呢?

元宵节的传说有两种,而且,这两种传说又是截然不同的,有的说元宵节的传说是玉皇大帝想要一统人间界,有的说与皇帝的想要诛杀人类,到底元宵的传说为何?为何会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传说?以下见分晓。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的传说一:

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饭。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太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凡照此办理。

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疯人药性大发。人们就东家请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光吃好的,而且整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疯病,可令药王菩萨设法。”玉帝准奏,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

正月十四日晚,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圆,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了,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

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延续下去,就形成了过年的习惯。

元宵节的传说二: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习俗

吃汤圆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猜灯谜

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赏花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词

1、欧阳修(宋代)生查子·元夕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2、张祜(唐代)正月十五夜灯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3、苏味道(唐代)正月十五夜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4、李清照(宋代)永遇乐·落日熔金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5、元好问(宋代)京都元夕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6、崔液(唐代)上元夜六首·其一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7、王守仁(明代)元夕二首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8、李商隐(唐代)观灯乐行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9、姜夔(宋代)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10、贺铸(宋代)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11、周端臣(宋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

12、周邦彦(宋代)解语花·上元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13、赵时春(明代)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

14、苏轼(宋代)蝶恋花·密州上元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15、王磐(明代)古蟾宫·元宵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16、丘逢甲(清代)元夕无月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17、崔液(唐代)上元夜六首·一作夜游诗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18、符曾(清代)上元竹枝词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19、卢照邻(唐代)十五夜观灯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20、“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宋)姜白石

21、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清朝的《上元竹枝词》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

22、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元宵》(明)唐寅

2017鸡年元宵节灯谜大全,答案在后面哟~

大禹称王(打一节气)

琴盒(打一成语)

妇女节前夕(打一中药名)

临终遗言(打一文学名词)

正月初一(打一红楼梦人名)

黑棋已输(打一水浒人名)

爱面子(打一复姓)

一加一(打一字)

春雨连绵妻独宿(打一字)

清明前夕(打传统节日一)

闲话元宵(卷帘格,打杂志一)

元宵前后(打柔石小说一)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打一词)

一个人丁(打一字)

年年岁岁花相似---花容依旧

七仙女嫁出去一个(打一成语)

拍一个巴掌(打一地名)

此曲只应天上有(打一成语)

一年四季花如锦(打一地名)

千年古屋(打一现代作家)

初一离家除夕回(猜一成语)

喜上眉梢(打一字)

偷竹子(打一成语)

依法离婚(打篮球术语)

老来还乡(打一中药名)

梨花片片随风舞(打一书法名词)

新春佳节话元宵(报刊名)

元宵节开社员大会(部门单位场所)

赶制元宵闲不住(常言俗语)

元宵出门赏灯(常言俗语)

婚期定在元宵后(成语)

这是答案,你都答对了吗?

大禹称王(打一节气) 立夏

琴盒(打一成语)乐在其中

妇女节前夕(打一中药名)三七

临终遗言(打一文学名词)绝句

正月初一(打一红楼梦人名)元春

黑棋已输(打一水浒人名)白胜

爱面子(打一复姓)慕容

一加一(打一字)王

春雨连绵妻独宿(打一字)一

清明前夕(打传统节日一)元宵

闲话元宵(卷帘格,打杂志一)夜聊

元宵前后(打柔石小说一)二月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打一词)绝妙好辞

一个人丁(打一字)奇

年年岁岁花相似---花容依旧

七仙女嫁出去一个(打一成语)六神无主

拍一个巴掌(打一地名)五指山

此曲只应天上有(打一成语)不同凡响

一年四季花如锦(打一地名)长春

千年古屋(打一现代作家)老舍

初一离家除夕回(猜一成语)满载而归

喜上眉梢(打一字)声

偷竹子(打一成语)做贼心虚

依法离婚(打篮球术语)两分有效

老来还乡(打一中药名)当归

梨花片片随风舞(打一书法名词)飞白

新春佳节话元宵(报刊名)半月谈

元宵节开社员大会(部门单位场所)方正集团

赶制元宵闲不住(常言俗语)忙得团团转

元宵出门赏灯(常言俗语)外行看热闹

婚期定在元宵后(成语)喜出望外

Copyright © 2012-2023德华盛教育学校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99号  |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79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