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距离1917年1月9号,蔡元培在北大著名的校长就职演说,刚好100周年。后来人评价,正是这篇简短的演说为北大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
1917年1月4号,蔡元培正式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17年1月9号,蔡元培在北大作了著名的校长就职演说,距今刚好100周年。
当新任校长蔡元培踏进北大的那一刻,谁也没有料到这会给北京大学乃至整个时代带来怎样的变化与深远的影响。
彼时的北京大学,多年来已经连续换了几任校长,然而北大的旧遗风却始终积弊难除。1917年的1月4日,只是蔡元培到北京大学的第一天,实际上在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就受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当时很多朋友劝蔡元培不要趟这个浑水,做不好反而会对自己的名声有损。
然而,蔡元培却以一句话应对:“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在担任北大大学校长前,蔡元培已然声名显赫,更是一度官至民国政府教育总长。
蔡元培在年少时就开始崭露头角,1884年,17岁的蔡元培考取了秀才。1889年,22岁的蔡元培得中举人。1890年,23岁的蔡元培进京会试得中成为贡士。1892年,25岁的蔡元培经殿试中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
此后,蔡元培创立了光复会,后并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并受孙中山委托就任同盟会上海分会负责人。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后,蔡元培于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他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并主持制定了《大学令》和《中学令》,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大学和中学校令。
当时的蔡元培,强调要把中学和大学建造成健全国民的学校,那个时候,统治中国近300年的满清政府才刚刚谢幕。
蔡元培主政北京大学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革北大旧风。
他提倡学术研究,更是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的理念,并始终践行,一举改变了北京大学,更是彻底打开了中国现代大学之门。
蔡元培在任北京大学校长10年间,北洋政府总统换了5次、内阁总理换了30次。然而无论时局如何变化,蔡元培始终坚持其治校理念。
为了能够真正实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对于教授的选聘可以说是不拘一格降人才。1917年,蔡元培聘请《新青年》主编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并聘请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新派”人物在北大任教,同年,蔡元培邀请著名哲学家梁漱溟到北京大学讲授印度哲学;徐悲鸿应蔡元培之邀从日本东京返北京,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此后,李四光、鲁迅等名师也陆续被他引至北大。
彼时的北京大学,真可谓名师云集,群星璀璨,盛极一时。
1919年5月8日,五四运动爆发后,蔡元培为抗议政府逮捕学生,于5月8日提交了辞呈。并于9日离京。1919年5月13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校长向政府齐上辞呈,支持蔡元培。
1919年6月15日,蔡元培发表了《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中说:“我绝对不能再作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
后由于北大师生极力挽留,蔡元培答应只做北大师生的校长,直至1923年春离任。1927年起,在南京国民政府任大学院院长、司法部长和监察院长等职。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长眠于香港。
蔡元培的弟子蒋梦麟曾送上旗帜:“大德垂后世,中国一完人”。而毛泽东唁电中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至今和蔡元培的肖像一起,挂于北大教育学院的大厅。
一百年前,蔡元培发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长,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
后来人评价,正是这篇简短的演说为北大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
1917年1月9日
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下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 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镕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二曰砥砺德行。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
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诸君终日伏首案前,芸芸攻苦,毫无娱乐之事,必感身体上之苦痛。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庶于道德无亏,而于身体有益。
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苛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
三曰敬爱师友。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励,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苛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已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
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对于师友之敬爱,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三也。
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兹所计划者二事一曰改良讲义。诸君既研究高深学问,自与中学、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员讲授,尤赖一己潜修。以后所印讲义,只列纲要,细微末节,以及精旨奥义,或讲师口授,或自行参考,以期学有心得,能裨实用。二曰添购书籍。本校图书馆书籍虽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广为购办,必不足供学生之参考。刻拟筹集款项,多购新书,将来典籍满架,自可旁稽博采,无漠缺乏矣。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可也。
谨以此文,纪念蔡元培先生出任北大校长100周年。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99号  |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79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