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澎湃新闻搞了个全国22个省(区、市)的应届36位高考状元的问卷调查,在志愿填报一项,高达61.11%的状元最喜欢经济类科系,33.33%倾向管理类科系,8.33%选择哲学,各有2.78%选历史学和教育学,而农学、医学、军事学类均无人问津。
针对无人问津的三项专业,已经看到有两份解读,一篇是“悲哀!高考状元竟然无一人学医”,另一篇则是“高考状元为何不学军事学”,作者觉得“一阵悲凉”。估计,第三篇“高考状元为何不学农业”已在路上,作者可能还是“一阵悲凉”。在我看来,这是对高考状元这一名号的过度解读。
现在的高考状元含金量其实是大大缩水的。这些年,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高中毕业生有了名校推荐、自主招生、提前录取等多重机会,一部分极为优秀的尖子生被提前掐掉,现有的高考状元,已经不能代表高中毕业生的最高水平。高考状元的出现,偶然性很大。比如考试的时候状态好,考试的题目恰好被押中了等等。所以状元根本不能作为一个指标,来衡量这届高中毕业生有没有悬壶济世的理想,或者有没有精忠爱国的情怀。从人才发展规律来看,取得行业领先成就的,往往在中学时期不是最顶尖的学生,而是中等偏上的孩子,这就是所谓的“第十名现象”。高考状元的选择,真的没必要这么关注。
高考状元倾向于经济、管理类专业,不仅仅是中国特色,更是世界潮流。这并不能说明少人问津的专业,就没有发展的空间。恰好相反,我们在经济、管理领域并没有出现德鲁克等顶级的大师,也未能取得多少世界顶级的研究成果。反而是那些所谓“无人问津”的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出现了一大批顶尖的专家,搞杂交水稻的袁隆平、搞量子通讯的潘建伟、搞氢弹结构的于敏以及歼20、太行发动机、中国神盾舰等成就,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这说明,高考状元选不选,跟专业发展没有一点关系,大人们又何必如此纠结呢?
高考学子填不好专业,真正需要反思的不是家长和孩子,而是学校和专业本身。近年来,北大清华为了争夺高考状元,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虽然这样做,只是给这两所名校锦上添花,争个虚名而已,不值得鼓励。但两所学校面对招生市场的主动性,是其他学校和专业应该学习的。
中国高等教育普及率依然较低,而我们的专业设置又过多过细,中国家长几乎没有多少专业背景,在选专业这件事上,很难帮到自己的孩子。而一个高中毕业生,要从几百上千个专业面前,找到适合自己人生发展的选择,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所以只能选择那些耳熟能详的经济和管理类。这至少说明,那些“少人问津”的学校和专业,没有在高中生中更好更有效地开展专业教育和市场推广工作,不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这些学校和专业。如果这一点能够做得更好的话,相信调查结果会是另外的模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99号  |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79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