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高考落下帷幕,等待成绩这段时间,考生应如何做好心理调适?“上观新闻”推出报道,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蔺秀云、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吴国宏、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枫、上海建平中学正高级心理教师张晓冬等专家针对考生及家长关心的十个问题进行了解答。跟小德一起看↓↓↓
问题一
预估成绩不好,考生焦虑怎么办?
解答:当考生预估考试发挥不理想但尚未发榜时,这段等待是最煎熬的。对此,家长应该充分理解,而不是因为成绩可能不理想就批评孩子——“都怪你平时不努力”、“现在难过晚了”,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当年高考以及人生重要关头或艰难时期的经历,让孩子了解到来日方长,无论高低起伏都是一种状态,应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可能的挫折。
问题二
等待发榜时茶饭不思咋整?
解答:这是对高考成绩的预期和当前成绩尚不确定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的,伴有消极的认知预期是十分正常的。但如果焦虑的情绪引起一些过度反应,比如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些事、出现失眠或茶饭不思、反复查询公布成绩的网站等,就需要主动做一些情绪调适,告诉自己“我的焦虑对高考成绩并不会有什么影响”,同时通过深呼吸等生理调节、多参加兴趣爱好活动、多和同伴师长聊天交流等方式来舒缓过度紧张焦虑的情绪。
问题三
考后不说话、处于封闭状态,怎么办?
解答:假如过去亲子间沟通是顺畅的,考生突然陷入封闭,很可能是因为其对考试的自我判断是负面的,不敢面对。此时,可以先给孩子一段自我消化的时间。同时,要加强感知、观察、分析,然后加以回应。家长不要逼孩子,这样容易形成“硬碰硬”的状态。可以通过陪伴来让考生放松下来,陪他们一起旅游、运动,甚至一起做家务等。
问题四
万一真的“考砸了”怎么办?
解答:高考成绩没有达到预期,一定会让我们感到巨大的失落和不愉快。遇到这样的情况,考生们首先需要合理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与此同时,不妨慢慢尝试接受既定的事实,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人生,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坚信暂时的挫折和失利对我们而言都是宝贵的财富,只要我们坚定梦想,无论去到怎样的高校、无论是升学还是复读,都可以通过努力在未来重新获得成功。
问题五
如何为志愿填报做准备?
解答:首先以尊重孩子的真实意愿、兴趣为先。可以一起来分析考生在专业、职业领域的优劣势,有商有量。完整收集各类专业填报相关资料也很重要。尤需注意,这个环节家长最好不要代劳,让考生自己来完成。填报志愿事关他的人生未来,考生应更有责任意识和担当。
问题六
填志愿时和父母发生矛盾怎么办?
解答:把填报志愿当做全家的一项重大决策,通过家庭会议等形式,围绕各自对志愿填报的想法、各种填报策略的利弊等进行交流。考生们可以用更多“换位思考”,了解父母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期待和期望;家长们也要更多运用同理心,去感知孩子内心的向往和需求。大家可以一起利用网络了解高校及专业的情况,也可以通过参考教育考试院提供的志愿填报提示、一起收看高考志愿填报大直播等,广泛收集信息、深入交换意见。
问题七
你说过这样的话吗?
解答:“爸爸妈妈都是名校毕业的,所以你也不能差。”“同样学习,怎么人家隔壁小王那么优秀?”“那个孩子只考进某某大学,太可悲了!”“当初就不该生你!”作为家长,这样的话你说过吗?不善于沟通的家长应学习一些沟通表达技巧及倾听技巧,要学会讲解心语,温和理性地进行沟通;善于沟通的家长会设身处地,看见孩子的不容易。
问题八
这段特殊时期,如何给考生更好关爱?
解答:不要从考前“什么都管”的极端,走向考后“什么都不管”的另一个极端。保持一定强度的沟通非常重要。除日常生活、心理方面的关爱以外,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探讨关于社会、行业等的一些发展趋向。比如,共读一本书,读完一起交流,这也是一种引导。让考生不再停留于当下,开始自我学习、展望未来。
问题九
让考生放肆玩闹、通宵游戏,合适吗?
解答:适度调整放松,吃喝、玩闹一下没有问题。但过度放松,不仅可能引起生理不适,也可能因“考试紧绷、考后放纵”这样巨大的落差,令考生陷入迷茫的心智状态,反而不利于马上要进行的填报志愿和高校入学。可以让考生自己订立生活、学习计划,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问题十
缓解焦虑、调节情绪有什么方法?
解答:除了呼吸放松法、正念练习法、想象放松法外,也有直接表达法。如果有紧张情绪,可以通过各种表达方式把它外化出来,比如写下来、画出来;也可以找你信任的人,如好朋友、父母、老师进行倾诉。说出来后,不一定要得到具体的建议。很多时候,说出来这一刻,焦虑情绪就得到了缓解。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99号  |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7948号-1